东单公园正门

2021年,如果你还没听说过北京东单公园的大名,短视频平台的网红都会看不下去。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各路短视频博主都在以一种窥探的视角拍摄夜晚的东单公园,并且剧情套路大抵相同。因为社交网络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手机屏幕里窥探到这个传统的「同志名所」。 这些博主大多会先告诉你自己如何来到东单公园,再拍摄广场舞大妈、抖空竹大爷和遛弯大家庭,营造出祥和的「正常」气氛。紧接着,他们会表示要带大家上山瞧瞧去,同时开始要赞,还一定要对镜头说出「勇气可嘉」四个字来让观众给自己打气。他们用略显神秘的口吻,一边往上爬,一边说东单公园的故事流传了好几年,自己也是头一次来。

拍摄路边独自坐着的老大爷、或者几个人聚在一起的场景是有必要的,视角参考BBC。「战战兢兢」和「忐忑不安」等渲染情绪的词汇也频频出现,还要特意说「生怕拍到不该看见的东西」,结果常常是什么都没看见,顺利到达山顶,最后视频结束。

这种打着探秘旗号实则骗赞和评论的视频脚本在短视频平台备受喜爱,但真实的东单公园是什么样的呢?这些视频并不能给你答案。

01.90后可以在东单公园找到真爱?

对于大多数的同志来说,在公园和公共场所认识朋友被看作是效率极低的一种社交方式,不但要GAYDAR灵敏,还要适时找准话题搭讪。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这种交友方式让人心累,明明在手机上左滑右滑就能找到恋人,为什么非要去东单公园这种同性交友链条的「最底端」?

确实,东单公园早已失去了过去那些年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这些传统中的「同志名所」并没有被同性恋人群所抛弃,虽然比不上上海人民广场异性恋声势浩大的相亲态势,但也有不少人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我们和一位名叫方城的28岁男生聊了聊。他和男友之所以认识,跟东单公园有很大关系。

2017年,方城从一所南方二本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工作,没想到第一份工作做了8个月,他就做不下去了,那家公司也很快倒闭。后来他放弃之前的专业,选择做一名保险推销员,但感情生活始终空白,这让他非常烦恼。

方城形容自己的个性随和,因为理科出身,在这种亲密关系的交友上略显内向,他说,「我认识人都不是那种特别积极的态度,也不太有占有欲和控制欲,交友一直都比较被动吧。」大三期间才意识到自己是同志的他,一开始用交友APP,但也慢慢听说了北京东单公园的「名气」。 东单公园作为北京较早形成的同志聚集地(在圈内还被称为「同志据点」),多年来不仅引得众同志纷至沓来,还见证了时代与历史的变迁。

根据王小波小说『柔情似水』改编的电影『东宫西宫』,就是以「东单公园」为背景,讲述了九十年代初的同志故事。这应该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同志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了。

但在方城心里,这里是一片充满矛盾的世界,它既是圈里人互相认识的地方,也流传过很多「不太好的事情」。

对他来说,去东单公园只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那天我陪一个远道而来的同学逛街,到下午还有很长时间,然后离东单公园比较近,我就拉着她过去了。」方城的朋友不知道东单公园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方城心里清楚,「我就是单纯好奇,这个东单公园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公园里,方城说自己并没有看到想象中中老年同志们四处对眼神的场景,他走了一圈并没有看到什么,仅仅是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在APP上发了一条动态消息。而就在此时,另一个人在这条动态下写了评论,于是两人就认识了。

这段结合了传统同志聚集地和社交网络的感情,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东单公园常常和隐秘的肢体接触联系在一起,方城自己也再没有去过东单公园,但他说自己发自内心地感激这里。

02.前社交网络时代的东单故事

曾经的东单公园并非如今这样,2015年环球网曾发表文章『从「流氓」到「同志」:东单公园见证中国男同冷暖』,用较为独特的视角来剖析这一群体,而主角则是当时圈内较为出名的同志宁国风。 上世纪60年代,宁国风和法国驻北京大使馆里的一位厨师有过亲密接触,那年他24岁,风华正茂,并且是北京市某中学的一名优秀教师。「出道」很久的他,外形颇受关注,不过在那个「流氓罪」依旧生效的年代,他的经历带着些许时代和家庭的悲情色彩。

10岁时,宁国风和班里的班长关系不错,两个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时玩起了过家家。在凤凰卫视『冷暖人生』的采访中,宁国风回忆那段往事:

「我就自然地说他是我丈夫,我是他的妻子,更过火的不会。他抱着我时就感觉很幸福,很温暖。后来被我妈发现了。哎呀,我妈打呀,简直没给我打死。她脾气特暴,当时就骂我一句话,我记得特清楚,她就说,『我缺了八辈子德,生了你这么个东西』。」 被棍棒教育的宁国风直到上中学都不敢跟男孩子接触,生怕母亲对自己又产生了怀疑。这场毒打让宁国风「正常」了六年,直到他16岁,才知道原来在这个世界中,自己并不孤独。

那年宁国风跟同学出门游玩,偶然进入了后来的东单公园一带,被很多人搭讪,想要跟他「交朋友」。他在闲聊中得知,原来这是一个「据点」。 1956年,宁国风考入师范中专,学校寄宿的他终于摆脱了母亲的管控,他决定要开启属于自己的生活,很快便与下铺男同学交往。 宁国风后来在采访中表示:「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看上了他,他喜欢踢足球,但也不野,下了课还挺文气的。」在问到对方的长相时,宁国风笑着说:「长得很英俊,还喜欢吹口琴。」宿舍的其他同学也是心照不宣,因为下铺男生排行老六,大家都半开玩笑地管宁国风叫「六嫂」。

这段美好的初恋持续了四年。当时宁国风是学生干部,负责帮助学校管理档案室。一次偶然的机会查阅档案,他发现心上人的婚姻状况竟然是「已婚」,并且还有一个儿子。 他好像突然懂得了,为什么比他大四岁的男友对他非常体贴,像照顾小弟弟和小妹妹一样。虽然那位男生表示这是包办婚姻,两人没有一点感情,但这样的辩解很苍白,宁国风痛下决心,两人一拍两散。

分手之后的宁国风心灰意冷,即将毕业的他决定将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去。毕业前三年,他专注于教学,很快成为了中学里的优秀教师。而在三年后,他重新踏足东单公园。因为被圈中人看到曾和一位法国人聊天,所以他还获得了一个称号——「巴黎小姐」。

03.「东单公园认识的人更真实」

多年过去,北京的「同志据点」几经变迁,基本固定在东单公园和牡丹园。对于年纪较大的同志来说,这些据点的隐秘性从未改变,只是「再也不用担心被抓了」。

「巴黎小姐」宁国风在东单公园逗留时就曾被逮捕并处以三年劳教,那是他七年内第三次被控「流氓行为」。经常「入局」的他练就了侦查本领,很容易辨识出身边的异动,并会用「雷子来了」等暗语帮助同伴尽快离开。 不同于短视频博主眼中带有猎奇色彩的东单公园,在上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隐秘的世界,更多是同志们相互抱团取暖的存在。

虽然东单公园、牡丹园已和整个中国社会一样走向老龄化,但也有不少深柜人士说自己「更倾向于在这里认识更真实的人,而不是在交友APP上刷来刷去」「那种配对后草草几句查户口一样的问候,容易让聊天最终不了了之」。

在东单公园,我们曾经遇到一位长相非常年轻的40岁男性,在向其保证不会泄露隐私的前提下,他透露自己之所以喜欢来公园里逛,是因为自己在学校当老师,不能使用APP,用假照片或者模糊的照片也根本找不到喜欢的人,反而会有被学生们发现「真实身份」的风险。他说,「这里交到朋友的可能性更大。」

在去年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说自己每天都来这里,一边运动,一边「欣赏男人」。他曾经遇到过一个从贵州来京陪父母看病的男子,两人在交换了眼神后,搭了话加了微信,还有过一段为期两个月的暧昧时光。

他是像宁国风一样的老师,而贵州男子则是小城市的体制内人员。两人有时候约在公园假山上,有时候约在东单十字路口的长椅上,聊天,或者偷偷拉手……不过两个月后,贵州男子因为要回家照顾家人而离开了北京。

在东单公园,人们遇到的往往是不同行业的不同人群,他们会想要了解其他人的生活动向,也会对已经去世或是出柜失败的人扼腕叹息。这里更加现实,却也更加真实。 如今,更包容的社会环境,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以及酒吧等场所,让同志不再需要隐匿在地下环境中认识彼此,但年龄较大的同志依旧怀念年轻时的体验与经历。 无需特别探秘,在山上植被茂密处,就能看到一些男性在石头小路上进行眼神交流,其中有很多是来北京的务工人员。那些猎奇者喜欢去的凉亭并非是同志的聚集场所,只是很多人喜欢在那边刻字而已。上面有的是交友信息,有的是「同志亦凡人」的呐喊,还有的,则是两个人的感情见证。

东单公园就像一件标本,正逐渐淹没在新时代滚滚而去的洪流中。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部分细节做了模糊化处理。)🌈


相关推荐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